幼儿园游戏篇1
关键词:幼儿园游戏;幼儿游戏;秩序化教育环境
幼儿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我们都知道相比听、说话、看书、图片实物、动作表情和故事场景等诸多活动形式,游戏活动,更能激发幼儿兴趣,调动幼儿多感官吸收。为此,游戏在幼儿教育过程中,越来越多地受到关注和重视,并为之开展了各种研究、探讨和尝试。然而,在尝试的过程中,却出现了幼儿园游戏等同于幼儿游戏,忽视了幼儿园游戏的环境,对扩展与丰富幼儿语言,促进其语言能力、动手能力以及思维能力的发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第二部分指出:游戏是在假想的情景中反映周围生活;是一种主动、自愿、愉快假想的社会性活动。同时美国著名幼儿教育家斯波戴克指出:“幼儿园游戏的性质是‘教育性游戏’;这种游戏的特征在于:一方面服务教育目的,另一方面又要使儿童得到教育满足与快乐。”
然而,幼儿不是一张被动的任人涂抹的白纸,而是天生具有主动探索、感知世界的兴趣和能力。下面,谈谈在幼儿园游戏的研究尝试中的所悟。
一、幼儿园游戏富含自觉教育性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小朋友玩“扮家家”“小老师”的游戏,甚至就是一堆沙子石头之类的,他们也会演变成各式各样的城堡或菜品,玩得满头大汗不亦乐乎。
究其原因就是小朋友从婴儿期转入幼儿期后,由于动作和语言的发展、生活范围的扩大和独立性的增长,他们便会逐渐渴望参加到成人社会和实践活动中,但由于幼儿本身具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能力,又令他们不可能现实地参与成人活动。于是,为了满足这一愿望,游戏作为想象与现实生活的独特结合,作为对现实生活的一种抽象和模拟,便理所当然地被引入到幼儿世界里,因能满足他们潜在的愿望而受到幼儿们普遍的欢迎。
但是,幼儿园的游戏,又不同于日常生活中孩子们那完全自发的游戏,因为幼儿园的环境是按照教育目标特意创设的一种秩序化了的环境,富含自觉教育性。所以,德国幼儿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福禄培尔警示:“学前儿童的游戏,不是无关重要的。它是非常严肃的,是具有深刻意义的。”
因此,幼儿园游戏要根据实际需求,选择适合班级特点的、又能使幼儿能在游戏中有目的、有计划地主动完成学习内容,达到间接的、隐蔽的对幼儿进行自觉教育。
二、幼儿园游戏蕴含主体性指导
幼儿园活动不是单个的或几个人的活动,是一个集体的、整体的活动,因此,幼儿园的游戏不是幼儿自发的、散漫的游戏,而是一个以幼儿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为主要特征的主体性活动。
虽说在游戏中,幼儿是按照自己的主体意识选择游戏伙伴、内容,而决定使用活动的材料的方式、方法,以及游戏的主题和解释游戏活动的结果,以及分享游戏体验的权利,是由我们教师来决定的,所以教师在保留独立的游戏活动的前提下,指导幼儿在游戏中学会学习,获得经验,学会与人交往。并制定好计划和做好记录,了解幼儿游戏的水平,才能保证幼儿能较好地开展游戏。
事实研究也表明:教师适时地帮助和指导,可以扩展与丰富幼儿语言,促进其语言能力、动手能力以及思维能力的发展。
总之,幼儿园游戏是已将游戏因素和教育因素有机结合,是在教师主导下的教育活动,富有教育性和幼儿主体性,是对幼儿进行全面教育的重要形式,是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与幼儿游戏既有着联系,又有着区别。
参考文献:
[1]斯波戴克.幼儿园游戏理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
幼儿园游戏篇2
【关 键 词】 幼儿园;游戏化;教学
游戏化教学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教学方法,可营造生动、有趣、活跃的课堂气氛,吸引儿童注意力,使其在欢乐的氛围下学习知识,符合儿童教学、成长的特点。笔者结合多年工作经验,对幼儿园游戏化教学进行完善和优化,从而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一、幼儿园游戏化教学的内涵及特征
幼儿园游戏化教学是指在幼儿园教学内容及目标中,融入形式丰富的游戏活动,为儿童营造一个生动、有趣的学习环境,确保游戏活动、游戏精神始终贯穿于幼儿园教学中,从而激发幼儿学习热情和兴趣,使其更加愉快的学习和成长。游戏和教学是相辅相成的,不仅要重视游戏教学的目的性,更应该注意游戏化教学的本质,打破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收获学习的兴趣、成功。在幼儿园游戏化教学中,应具备的内部体征为:幼儿主体性发展,幼儿差异性,幼儿游戏性的体验等;外部条件体征:幼儿自主选择活动主题,自行决定活动方式,与幼儿能力相符的任务,以此确保幼儿园游戏化教学顺利进行。
二、幼儿园教学现存问题分析
(一)教师指导不到位
在幼儿园游戏化教学中,教师仍然占主导地位,担当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导致游戏指导中存在一定的随意性;同时,教师在教学中成为游戏的指挥者,而并非引导者、参与者,无法把握好实际操作与参与过程的尺度,使得幼儿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不高,教学效率较低。
(二)教学方式过于形式化、模式化、自由化
部分幼儿园及教师仅仅将游戏化教学当作提高幼儿注意力的手段,过于形式化;将幼儿当作一种课程,给幼儿设定固定角色、语言、动作,过于模式化,难以发现幼儿内在潜能;将游戏与自由活动的含义混淆,放手让幼儿自由玩耍,脱离于“游戏”和教学,过于自由化,进而导致游戏化教学失去意义。
三、幼儿园游戏化教学
(一)改变教师教学理念
在我国教育体制不断改革的背景下,教师的教学理念直接关系着教学目标、方法是否能实现,教师态度决定着幼儿教学的健康发展。新教育形式下,教师应不断创新教学理念,转变课堂角色,由以往的组织者、指挥者变为引导者、参与者,以幼儿为主导地位,推行人本教育,进而激发幼儿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确保游戏化教学顺利开展。
(二)创设游戏化教学环境
详细了解幼儿的兴趣爱好,结合教学目标、内容,将教学情境与意图客体化,尽可能地将多种教学元素融入游戏化教学环境的创设中。在游戏化教学环境营造中,应注意两点:首先是注重教育学和参与性,由于幼儿好奇心强、注意对象广泛,可利用室内室外墙面、地面、空间等,构造出系统化生活教学环境,使幼儿在生活中接触到更多的符号、形象等;其次,营造一个温馨、舒适、平等、合作的心理情境,让幼儿感到安全舒适,全(下转29页)(上接27页)身心投入游戏中,激发其学习兴趣与学习积极性。
(三)引入功能丰富的游戏材料
在游戏化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幼儿的思维创造力,积极引导幼儿思考、想象。如幼儿对教师自制的玩具或成品玩具兴趣持续时间较短,仅仅会问“这是什么?”“这个东西是干什么的?”等,之后便失去了兴趣。因此教师可指导幼儿动手制作玩具,鼓励幼儿选择喜欢的材料,大胆想象、设计、制作,可培养幼儿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在游戏化教学中,教师可定期组织亲子活动,让幼儿邀请家长到学校,可进行水果拼盘比赛、文艺表演、装扮活动等,让家长协助幼儿完成各项活动,不仅能达到游戏化教学的目的,还能促进幼儿与父母的感情,有利于家园互动和交流,确保幼儿园教学健康发展。
(四)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为实现幼儿园教学游戏化,幼儿教师教学理念、教学技能直接关系着教学质量。幼儿机构应定期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工作,包括管理学、心理学、各种新型教学理念、方法、多媒体技术等,并鼓励教师利用课余时间,学习游戏化教学的相关知识,进一步提高自身教学技能。有条件的幼儿园或教师,可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积极参与其他形式的进修,为幼儿园工作注入新鲜活力,更好地服务于学前教育工作。
总之,在幼儿园游戏化教学中,幼儿教师应正确认识到游戏化教学的含义、特征等,结合幼儿实际情况,为其提供更加系统化、科学化、游戏化的教学内容和模式,可激发幼儿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针对幼儿园游戏化教学现存问题,应改变教学理念,创设游戏化教学环境,引入丰富的游戏材料,提高教师综合能力,从而促进幼儿园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珊. 幼儿园教学游戏化研究[J]. 新校园(中旬刊),2014(10):241-241.
[2] 李艳艳. 幼儿园游戏化教学模式分析[J]. 东方教育,2014(7):144-144.
幼儿园游戏篇3
关键词:幼儿园教学 游戏化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7-0251-01
1 幼儿园游戏化教学的内涵和特征
1.1 幼儿园游戏化教学的内涵
游戏化教学是指教师以游戏为手段来组织、开展教学活动的一种教学方式,旨在让幼儿在愉快的游戏中完成特定的教育教学目标,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
所谓游戏化教学,就是根据幼儿园小学化倾向严重的状况而提出的,是为了让心理机能尚未完善的幼儿不至于承受正规教育带来的强烈压力,在教学活动中利用游戏的特点,通过各种途径让孩子在这类活动中也有游戏般的体验,从而促使他们能自主参与,主动建构,在轻松中达到一定的预定教学目标。因此教学游戏化实质上就是一种在教师指导下的孩子主动学习过程,是一种教师把外在要求转化为幼儿内在需要的活动,是一种孩子在活动中感到愉悦感到好玩而又是一种教学目标非常清晰的活动。
1.2 幼儿园游戏化教学的特征
游戏化教学的过程对应的是充满游戏性的教与学的结果,游戏化的教学所具有的游戏性特征应包含了游戏化教学的外部条件特征和游戏化教学的内在特征。在教学过程中,活动本身所具有的外部条件特征主要表现在:(1)幼儿自由选择活动主题与内容。(2)幼儿自行决定活动方式。(3)与幼儿的能力相匹配的活动的任务难度。内在特征主要表现在:(1)幼儿主体性的发展。(2)幼儿存在差异化。(3)幼儿游戏性的体验。
2 幼儿园游戏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 在幼儿游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指导仍需加强
为了能够得出比较详细的记录和结论,作者采用了观察法,在幼儿园现场持续观察两天,仔细记录了教师的指导幼儿的过程。在此次观察活动中,作者观察到了,幼儿园教师在幼儿游戏活动中担任多种角色,这致使教师对游戏的指导产生了较大的随意性,产生这种随意性的教师比例高达百分之五十以上,更值得一提的是,大部分的教师都知道在游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扮演参与者和引导者的角色,而不是一个指挥者,但是半数以上的老师在实际操作和参与的过程中并没有把握好这个尺度。教师在指导方式上应该放开手,给孩子们更多的自主性,对幼儿给予科学有效的游戏指导。
2.2 形式化、自由化、模式化在游戏教学中体现明显
通过观察,游戏化教学在幼儿园中主要存在三点问题:第一,游戏当做是一种提高儿童注意力的单纯手段,过于形式化。第二,部分教师将游戏与自由活动的概念相混淆,脱离了幼儿的“游戏”当中,过于自由化。第三,把游戏当做是课程的一种,用集体教W的方式,给孩子们设定了固定的角色和动作,以既定的形式评价幼儿的游戏水平,过于模式化。
3 幼儿园游戏化教学有效实施的对策
3.1 教师对教学游戏化的指导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出,学习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因此,学生不是被动的搜教育者而是主动的学习者。毕竟学习是在每个人身上发生的,幼儿的学习是幼儿自己获得、理解或通过切身体验或研究、掌握和创造知识的过程。所以,幼儿教育不能无视幼儿已有的经验,从外部装进新知识,而要把幼儿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儿童从原有的知识经验生成新的知识经验,教学不应当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
3.2 教学游戏化环境的创设
最新研究表明,幼儿的游戏行为与环境有明显的因果关系,幼儿游戏直接受物质环境的制约与影响。正是游戏对环境的这种依存性,为我们通过游戏实施教育提供了可能。因此,创设游戏环境的过程就是把教育意图客体化的过程,就是把教育目的、内容具体化,贯穿、融汇到所要创设的环境中去。
3.2.1 教学游戏化环境应增强的教育性和参与性
游戏环境的教育性,其基本因素有两个,其一是通过建立立体设计增强系统性,以保证游戏环境平衡状态。根据幼儿好奇心强,注意对象十分广泛的特点,充分利用室内外的地面、墙面和空间构成一个环境系统,以幼儿能够接受的形象与符号,向他们提供成长所需要的全面而系统的刺激信息。
3.2.2 教游戏化应创设宽松自由的心理环境
游戏心理环境也是教师创造的。教师要创造出适合每一个幼儿的安全、温馨、宽容、亲切、平等、合作的心理环境。只有在安全、可信任的环境中,孩子才会游戏,只有在鼓励孩子的探索和创造的环境中,孩子参与游戏活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得到发挥。为此教师对幼儿应当以同理心接纳孩子,教师应当站在孩子的立场上考虑问题给与孩子认同和接纳,只有这样才能把握孩子们的特点和兴趣,敏锐的察觉到孩子身上正在发生的变化,帮助孩子通过游戏取得进步;以平等心与孩子沟通,要求教师隐去权威形象,尊重每个孩子的人格和个性特点,用肯定的、建设性的口吻而不是否定的禁令“不准”来与幼儿交谈。
参考文献:
[1] 商晓阳.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家长参与现状及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4.
[2] 刘婧.民间游戏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应用研究[D].西南大学,2011.
幼儿园游戏篇4
1 幼儿园游戏化教学的现状分析
1. 1 教师对孩子活动时的科学指导性还有待提升
笔者通过研究发现,现阶段我国大部分幼儿园教师在进行工作的过程中,教师虽然扮演很多角色,但是在对学生进行指导的时候,随意性比较强,因此可能造成的影响就是幼儿在进行游戏的过程中或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很难抓住教师想要表达的意思,同时教师在对游戏活动进行开展的过程中,教师一般都属于比较武断的主导者,没有和孩子真正共同的参与到游戏当中来,所以孩子在进行游戏的过程中,往往会处于一个十分被动的状态,这一现象在幼儿园的教学过程中十分常见,因此幼儿园教师在开展游戏的过程中,很难达到教学的目的。所以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游戏的开展过程中,更应该加强科学性的指导以为游戏化的开展提供帮助。
1. 2 游戏化教学环境创设还需要更好的提高
根据我国相关的政策规定,幼儿园中大班、中班和小班都是应该有固定的人数的。但是在笔者的实际调查中发现,现在很多幼儿园无论是大班、中班还是小班,人数基本上都超过标准,这就意味着孩子的学习和活动的空间会相对减少。所以在实际开展活动或是游戏的过程中,孩子之间很容易产生不必要的碰撞和摩擦,这很容易对孩子的身心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还有的教师在让孩子进行自由活动的时候,经常强制性的要求孩子必须完成一项任务,才能正常的进行自由活动或是参与游戏,这在很大程度上会对孩子造成失分严重的心理影响和负担,同时在进行游戏的过程中,孩子也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游戏的过程中去,对孩子的参与游戏的积极性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2 幼儿园游戏化教学策略分析
2. 1 注重对游戏化教学环境的创设
根据相关的研究和调查显示,孩子们在进行游戏活动的过程中,相关的行为表现和所处的环境因素是存在很大联系的,因此可以说游戏活动的空间环境对孩子游戏活动中的表现和心理发展将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作用。教师更应该对这种情况造成的问题引起重视。在进行教学活动和游戏的开展过程中,教师首先应该将教学的内容和目标进行更具体的明确,在这一基础上,我们再对教学的环境进行完善和优化,使其更好地满足我们教学的目的和意义。
在 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对以下两点引起注意:
( 1) 在进行游戏化教学的环境的创设过程中,教师应该更加注重游戏的参与性和游戏的教育性,让孩子真正的在游戏的过程中学习到知识。同时这一时期,孩子的好奇心是很强的,因此教师应该对这一问题有所认识,并在游戏的开展过程中,更好的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对孩子的发展起到更大的帮助作用。
( 2) 在游戏化教学环境的创设过程中,教师也应该注重对教学环境的营造,让孩子处在更为轻松和舒适的环境下进行游戏和学习的开展,这样孩子在进行游戏和学习的过程中,心理状态得到更好的放松,对知识的学习和接受才会有更大的帮助。
幼儿园游戏篇5
游戏是幼儿喜欢的活动之一,其在幼儿园的课程之中占重要部分,也是幼儿教育的重要方式。幼儿园游戏应综合利用幼儿园的特点,积极开展各种利于幼儿身心健康的游戏活动,使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学会合作、学会沟通、获得乐趣。因而本文主要就幼儿园区域游戏的环境创设与游戏组织策略进行研究。
关键词:
幼儿园;幼儿游戏;环境创设;游戏组织策略
著名学者皮亚杰曾经指出:“幼儿的发展是通过自身感知周围的环境和操作而进行的。”因此,教师应该认识到环境是进行幼儿教育的重要资源,利用好游戏环境和游戏材料对幼儿成长有重要作用。在幼儿进行游戏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重参与方式,保证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受到充分尊重,以使幼儿在得到平等对待的同时,形成自尊、自立、友善的优秀品质。
1.幼儿园区域游戏的环境创设
1.1场地选择
在幼儿园的走廊、操场等无障碍物的区域创设游戏环境,让幼儿根据喜好选择游戏进行的环境。选择相对空旷的场地,让幼儿能够专注游戏,减少对幼儿园正常教学的干扰。结合幼儿园建筑的特点和建筑风格,充分利用有限的资源和条件对幼儿活动场地进行规划。如进行安静的游戏可以选择在教室区角进行游戏。通过合理的游戏区域安排,一方面利用了有限的空间,另一方面为幼儿营造了良好的游戏氛围,让幼儿专注于游戏和幼师教导。对游戏场地进行一定的设计和规划,设计出方便幼儿游戏的场地。
1.2游戏设置
在每个游戏区域内可以再划分多个小型游戏区域,对每个游戏区域要进行恰当设计和精心规划,设置出该区域的功能。比如说某一安静的区域可以让幼儿进行搭积木游戏、绘画游戏。在较为开阔的区域可以让幼儿进行丢手绢游戏等较为喧闹的游戏。在游戏过程中幼师需要对幼儿耐心指导,对于幼儿之间发生的矛盾进行耐心沟通。在幼儿游戏活动的场地,对场地进行分区,每个场地放置一定数量的玩具篮子,将游戏道具放入篮子内,方便幼儿在游戏时候随手获得道具。对游戏道具和篮子放置要求不影响幼儿活动安全,使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得到最大限度的快乐。
1.3鼓励幼儿参与
幼师要鼓励每一个幼儿都参与到游戏中,刚开始的时候很多幼儿会比较羞涩,幼师需要重点关注那些不敢进行游戏的幼儿。教师教导幼儿之间互相介绍,让他们彼此了解,可加入交友类游戏。幼儿园教师要了解每个儿童游戏时候的情绪,对于情绪低迷的幼儿要积极引导,保证每个儿童都能在游戏中获得快乐。
2.幼儿园游戏组织策略
2.1教师的参与
幼儿喜欢游戏,游戏对象不仅是同龄小朋友,幼儿同样喜欢与教师游戏。幼师需要注意幼儿的这一特点,积极参与到游戏中。教师参与不仅能增进幼儿对教师的信赖度,还能增加幼儿游戏乐趣。教师在参与过程中,一定要尊重幼儿,和幼儿成为朋友。比如在进行游戏“扮家家”时候,在游戏过程中对幼儿进行耐心指导,帮助幼儿放置道具。在幼儿游戏过程中,如果幼儿不知所措,则要积极对幼儿说:“小朋友,我们可以这样呀。”教师以游戏的参与者身份给幼儿一些建议,比如游戏道具的放置位置和游戏技巧,但教师在游戏过程中一定要认识到幼儿的主体地位,不可喧宾夺主。在游戏过程中,教师把握好尺度,参与度要适当,保证幼儿能够自由进行游戏。教师不仅要在游戏过程中和幼儿一样遵守游戏规则,还要教导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学会相关知识。
2.2教师直接帮助幼儿游戏
幼儿园教师不仅能通过直接参与游戏为幼儿提供帮助,教师作为游戏的旁观者,还能在幼儿游戏过程中进行直接帮助。比如幼儿遇到一定的游戏问题时及时进行帮扶,幼儿遇到疑问时及时进行解答。这样能够保证幼儿游戏有序进行,还能借此机会对幼儿进行教导。比如在搭积木游戏中,对于不知道如何安放积木的小朋友,教师需要及时指导和提示。在绘画游戏中,对于不知道如何作图的儿童,教师给予绘画方面的帮助。
2.3教师用语言鼓励幼儿
在区域游戏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对幼儿采用开放式策略进行游戏,把游戏的自由交给幼儿,让幼儿能最大限度发挥其想象力、创造力进行自由探索。比如说在幼儿进行折叠纸飞机的游戏时候,如果幼儿进行到某一个步骤时不知道如何进行下一步,则此时教师不需要立即加入其中对其指导,可以让幼儿主动找旁边的儿童求教,一旁的儿童对幼儿指导。这一过程能够很好地培养幼儿之间的沟通能力,使其在将来的人际交往过程中游刃有余。同时,这样幼儿间的相互指导能很好地加深幼儿之间的友谊,让幼儿能在下一步的游戏中获得更多乐趣。此外,能培养幼儿间互相帮助的良好品格。例如小朋友之间在科学探索区进行浇花游戏时候,如果某位小朋友不小心浇了过多的水让水满溢到地板上,此时幼师不要批评他,而是对他说:“小朋友,你看旁边那位小朋友浇水真认真,不多不少,水一点都没有洒到地板上,如果洒到地板上拿拖把拖干净了就比他还棒。”这样,小朋友就能在开心的游戏过程中主动拿拖把拖地,拖完之后教师需要对其进行及时表扬。这样做不仅不会伤害小朋友游戏时的自尊心,还能增加小朋友的游戏乐趣。再如在进行“厨房宝贝”这一游戏时候,小朋友们坐下来后,教师就询问小朋友:“小朋友们刚才都做了黄瓜这一道菜,请问小朋友是如何切开黄瓜的呢?”这时候小朋友就会说自己的方法,小朋友们相互讨论方法的时候教师进行指引,在经过小朋友们的激烈讨论后,教师选出一种最合适的方法,让小朋友们互相学习,最终小朋友们得出一致意见,选出最好的方法。通过这样的步骤能够帮助小朋友们更好地进行交流沟通,同时能让小朋友之间的友谊得到加深。另外,通过互相鼓励的方式,能让被选的小朋友自尊心得到提高,让其在今后的游戏当中更加勇于表现自己。幼儿在这样的游戏过程中也锻炼了学习他人优点的品质。
3.结语
在幼儿园区域游戏的环境创设与游戏组织时,幼儿园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幼儿的主体地位,以幼儿为中心,让幼儿自觉、主动地进行游戏,使幼儿在游戏过程中锻炼出沟通交流、相互学习、互相尊重等优秀品质,激发幼儿潜能。
作者:王影丽 单位:江苏常州经济开发区幼儿园
参考文献:
[1]李青.幼儿园区域游戏的环境创设与游戏组织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6,04:120.
幼儿园游戏篇6
第一个阶段为辅助期,我们将游戏作为组织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以引起幼儿对认知对象的好奇心,或调节情绪,消除练习时的枯燥乏味之感。如教师出示一几何图形中,对幼儿说“我请来了图形宝宝与小朋友一起做游戏。”接着要求幼儿说出图形的名称、特征,并找出周围环境中与该图形相似的物体。此时幼儿仍然处于被动的、接受性的学习状态之中,游戏在教学中所发挥的仅仅是一种辅助作用。
第二阶段为组合期。教育目标从仅是传授知识转向重视智力的发展,这一变化推动了游戏在教学中的介入,根据教学要求设计的游戏逐级成为教学环节之一,并与其他教学环节组合成一个更为充实的教学活动。
如在中班的认识数字“6”的活动中,教师在讲解演示之后,组织幼儿进行“送礼物”的游戏,让每个幼儿依次手持一张数字卡片去送与该数字所表示的数量相同的礼物,以巩固幼儿对6以内数字的认识和数字所表示的实际意义的理解。此时游戏的作用是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参与性和注意的持久性。
第三阶段为融合期。 教师把教育的内容、要求融于一个成几个游戏之中。当游戏结束时,教学要求也随之达到。如中班的“拾豆豆”游戏,幼儿要爬过小山坡,钻过山洞,拾起5粒豆豆后迅速跑回来,这一游戏不仅帮助幼儿巩固了对数的认识,同时也发展了幼儿动作的协调性,灵敏性,以及不怕困难的品质。
幼儿园游戏篇7
1.评价活动变成指责活动
一次,我听到黄老师在角色游戏后这样问:“今天有哪些小朋友没有遵守游戏呢?”于是小朋友纷纷说起几个调皮小朋友的不是。对游戏的过程评价活动变成了指责活动。简评:每个班总归会有那么几个调皮的孩子,他们总喜欢在游戏时捣点乱,引起别人的注意。在游戏评价时,教师总爱喋喋不休地指责那些不守规则的孩子,忘了他们还只是些孩子,忘了他们社会性发展的差异。这表面上是在制止他们的不良行为,实际上却强化了他们的坏习惯,树立了一些坏典型,而改变他们的坏习惯却需要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因此,教师应该把评价作为孩子进步的好机会,千方百计找出他们的闪光点,促进幼儿社会性的良好发展。
2.评价时空口说白话
某班在角色游戏结束时,让幼儿将游戏材料收拾得整整齐齐,然后让幼儿安静地坐在座位上进行游戏评价。孩子茫然地看着教师,在教师的一再启发下,评价只是浮于表面地进行了下去。简评:《纲要》中指出:“评价的目的是了解幼儿的发展需要,以便提供更加适宜的帮助和指导。”一般教师都喜欢把评价放在最后,即让幼儿将玩具全部收拾完毕才进行游戏评价。因为,这时的幼儿手边已无任何材料,较安静,好组织。然而,这样却大大影响了评价效果。由于幼儿的思维特点,失去材料的评价成了空口说白话,越说越乏味,而听的孩子也是稀里糊涂,不知所措。因此,教师应该在收拾玩具之前进行评价,让幼儿边摆弄游戏材料,边示范典型的游戏情节。这样才能让每个幼儿在原有的水平上获得发展。
二、幼儿园角色游戏评价的实施策略
如何充分发挥评价的积极效应,使评价在角色游戏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我作了以下探索:
1.引导幼儿自主评价
幼儿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变得有主见,是非观念也逐渐明确和增强,教师可引导他们开展讨论,在讨论中寻找答案,解决游戏中出现的问题,从而进一步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我班幼儿小班的游戏中没有出现医院游戏,到了中班才有医院,结果“医生”一声不吭就给“病人”打针。我让孩子们讨论到底应该怎样给病人看病,孩子们积极性可高了,有的说:“要先问哪不舒服?”“要用听诊器先听!“”要先挂号”“可以吃药,不用打针“”如果针打错了,后果很严重!”幼儿各抒己见,最后达成比较一致的看法。不但产生了新的玩法,发展丰富了游戏内容,而且增强了孩子们的是非观念,也找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可见,讨论也是一种评价游戏的有效方法。
2.注重游戏过程中的评价
在游戏过程中,教师不可能完美地设计角色游戏的全过程,很大程度上是以一定的角色身份同幼儿一起玩,在玩中指导。因此,教师要善于运用随机评价的方法,特别要灵活地抓住游戏中有意义的小事,及时地加以肯定。如在玩肯德基游戏时“,经理”听到小朋友说:“我刚才坐公共汽车来时,那司机也很想来吃肯德基,可惜没空,等会儿,我给他送去算了!”一句话启发了“经理”,他马上成立了一个送货上门“热线电话”,只要打电话,不论多远都送,还主动为幼儿园的小朋友送去可爱的小礼物,“生意”也因此“红火”起来。我把这件事告诉大家,引起了小朋友们的极大关注。这件本来是一个孩子游戏中的事,经过评议成了大家的事。娃娃商店的小朋友也说:“我们也要送货上门!”“我们要买一送一”“我们要免费为医院的病人送水果”。幼儿从这件事中学到了如何把“生意”做好,如何关心别人,积极动脑筋就会使一些问题迎刃而解等良好的品质,并能在以后的游戏中得到发扬。随机评议,变点滴小事为有意义的事,闪光点转眼变成闪光片、闪光面,给全体幼儿以良好影响。
3.注重对幼儿纵向发展状况进行评价
由于幼儿的先天素质不同,家庭环境不同,个性存在差异。而幼儿又往往是借助他人的评价来认识自己的。因此,我从不指责哪位幼儿玩得不好,而是对幼儿做纵向的比较,这样做有利于对能力强的幼儿提出更高的要求,帮助能力弱的幼儿树立自信心。例如,我班的小雨是新来的,性格有些内向,刚开始介入角色游戏时表现比较被动,往往要等别人来邀请她。于是,我就请她去做娃娃家的妈妈,让娃娃家的爸爸在旁边督促她,并且提出要求要照顾好宝宝,慢慢地,她当妈妈很熟练了,而且很喜欢妈妈这个角色,有一次还邀请我去他们家做客呢,整个人都显得开朗、活泼起来。
4.保留游戏现场进行评价
幼儿园游戏篇8
一、充分挖掘民间游戏
由于幼儿受年龄、性别、兴趣爱好不同的限制,其喜欢的游戏也各不相同。于是,在户外活动的时间我们让孩子们自由选择游戏内容和游戏伙伴,例如:我们北方流传的“打宝”、“弹珠”、“夹弹子”等游戏,受到男孩子们的喜欢。特别是“打宝”的游戏,几张硬纸壳剪成圆片片,印上图案,也有的用烟盒折成三角玩,三五成群一玩就是个把小时,百玩不厌。调查中发现,孩子们有的是喜欢好看的图案,有的是喜欢扇的动作和发出的声音,更多的是喜欢好胜,符合学前儿童的竞争心理。 女孩子们则喜欢“盘脚莲”、“跳皮筋”、“小鱼游”、等游戏,因为这些游戏可以边说儿歌边玩,玩法上从易到难,提高了玩的兴趣。边说边玩则可以锻炼幼儿的动作灵活性和节奏感,玩得快乐。此外,玩沙、玩水、玩胶泥,更是男孩、女孩都喜欢的。
二、给予孩子自主选择的机会。
观念指导行为,没有正确的教育观念,我们的教育行为就会带来偏差。过去的各类活动主要以预设为主,强调了先确定目标,然后再根据目标设计整个活动,游戏活动也是如此,无论是所谓的幼儿自主性活动还是游戏式的学习活动,都不外乎如此,目的性非常的强,但是到了教育过程中,行为往往就会偏差于目标,目标与过程就偏离了。因此,我园充分利用晨练、课前课后、户外活动时间,组织幼儿自由活动,他们自由选择玩具,自由结伴,按自己的喜爱和意愿进行游戏。在这种游戏活动中,孩子们的合作能力,创造能力得到了培养,每一次活动,孩子们都积极参与,充分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1、自己选择“今天玩什么”。
我们经常问孩子们:“今天你们想玩什么游戏呀?”孩子们会争先恐后的发言,这样一来,孩子们会觉得:游戏是我们自己的,我们可以选择玩自己喜欢的游戏。他们选择的游戏,可能是一些无太多乐趣的游戏,也可能是一些已经玩了又玩的游戏,但却是他们所钟爱的。因此,游戏是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自愿地进行的活动,我们应该尽可能去满足他们游戏中学习的欲望。也只有通过他们自己选择才会玩得尽兴,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让孩子自己选择“如何玩”,发挥幼儿的创造性。
游戏的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也可以在孩子选择了“玩什么”后,再来问问:“你们想怎样来玩这个游戏呢?”此时,他们会提出各种各样的规则要求,有的是合理的,有的则是不合理的。当一个游戏提出多种玩法时,我们可以让他们去试一试,在试过之后他们就会自己得出一个结论——“这样玩是最好的”。例如:玩游戏《夹球越障碍》时,幼儿提出了很多种跳的方法“双脚跳、单脚跳、跨跳、前进跳、后退跳……”通过实践,孩子们发现:“双脚跳跳得快”、“单脚跳容易摔倒”、“后退跳找不着方向”……当孩子提出的规则要求与游戏本身的规则有异议时,我们应该大胆的让他们去试一试,在试过之后他们自然而然又会得出另一个结论——“创新是永恒的主题” 。游戏活动的过程中,让孩子们自由地选择行为方式,才能真实的表现他们的心理状态,反映他们的发展水平,毫无拘束的表露他们的思想感情,表现出他们头脑中所想到的一切。
3、角色游戏中自己选择“我来做××”。
角色是幼儿游戏的主要部分。孩子们主动去玩的游戏常常是角色游戏。但其他游戏中也有角色的存在:平时在玩游戏过程中,我们老师会根据幼儿各自特点、和幼儿自身的条件来分配角色,这往往忽略了能力差孩子的表演欲望,抑制了这些孩子表演能力的发展,作为我们老师就应该给予他们自由选择角色的机会,激发他们主动而大胆地去表演。也可让他们通过多次选择不同的角色表演,去试一试,去比一比,挖掘自身优势选择出适合自己的角色。由于孩子在游戏过程中,担当了角色,把自己当作别人来意识。这时,他即是“别人”,又是自己,他在自己和别人对比中,也就潜移默化地提高了自我评价的能力。
三、教师的指导
幼儿园游戏篇9
一、《跳房子》
活动目标
1、发展幼儿投准,单脚跳跃动作,增强幼儿腿部力量,提高幼儿平衡能力。
2、培养幼儿参与意识,竞争意识,规则意识。
活动准备
1、在场地上画好格子当作房子。
2、准备一个小沙包。
活动过程
1、热身教师带领幼儿一起进行热身活动,如;模仿操,慢跑等,尽量把幼儿的身体活动开。
2、教师向幼儿介绍游戏的名称,并向幼儿讲解和示范各种玩法。
游戏规则
1、幼儿在玩游戏时,如果没有按照规定顺序踢跳,判为失败。
2、在跳房子过程中,脚或小沙包压线或出格均为失败。
游戏玩法
1、幼儿站在第一格线外,将小沙包投进第一格,跨进第二格单脚跳进第三格,双脚跨进第四第五格,然后单脚跳进第六格,再双脚 跨进七八格,单脚跳进第九格,跳转身后再依次返回至第二格时,单脚站住并用手捡起小沙包,跨出第一格,然后再将小沙包投进第二格,如此依次进行,以不许犯规少犯规,并先跳完者为胜。
2、教师带领幼儿进行游戏,并注意安全。
3、游戏结束,教师带领幼儿进行放松活动。
活动总结
教师总结幼儿今天的表现,表扬和鼓励幼儿在活动中表现积极、好的幼儿,让幼儿在玩游戏的同时,感受到体育活动的快乐,同时,教师也要照顾到那些在活动中比较安静的幼儿,表现不好的幼儿,鼓励他们加油,下次会表现得更好等,使其他们能在活动中活跃起来,以培养他们对体育游戏活动的兴趣。
二、《小白兔钻山洞》
活动目标
发展幼儿听信号快速变换方向的能力。
活动过程
老师先向幼儿介绍游戏的名称及玩法。
游戏玩法
1、将参加游戏的人,分成人数相等的三个活两个小组,第一组和第二组幼儿,每个人手拉手举起来,组成一个山洞。第三组的幼儿就能扮小白兔。
2、游戏开始后,老师将小白兔集合在一起,手拉手边跳边唱。一二组扮山洞的幼儿也随着唱歌,一会儿老师突然喊:“狼来了!狼来了!”小白兔们就一起竞相钻山洞,一个洞只能钻一个人 ,最后有没有钻到洞的人,就要表演一个节目。就这样,第一组和第二组的幼儿相互调换,游戏继续进行。
3、老师带领幼儿进行游戏,并注意安全。
4、游戏结束后,老师做活动总结。
三、《跑步比赛》
活动目标
1、发展幼儿跑的能力,增强腿部力量。
2、培养幼儿团结合作的精神。
活动准备
在场地上画好一条直线作起跑线和终点线。
活动玩法
老师把幼儿分成两组,分别站在起点线后面,听信号,老师说:“跑”各组第一名幼儿将开始跑,一直跑到终点线,然后各组第二名幼儿就接着跑,跑到终点线,就这样依次进行,直到最后一名幼儿跑完,那一组幼儿最先跑完,就那一组为胜。
活动要求
跑的时候不可以跨出起跑线,不然作犯规。
注意事项
跑的时候注意安全,不要相互碰撞。
四、《跳绳毽》
活动目标
发展幼儿腿部力量及动作的灵敏性,协调性,准确性,提高平衡能力。
活动内容:踢绳毽
活动方法
1、踢绳毽(毽子上面拴一根绳子)手持绳端,用脚的内侧,外侧或两脚交替踢毽。
2、一踢一接毽子(鸡毛毽)用手托毽子,轻轻上抛,用一脚内侧踢毽子,再用手接住。反复练习抛,踢,接的动作,还可以用手,脚,面,抬平大腿等处接毽子。
3、连续踢毽子,用左(右)脚内侧,或外侧连续踢毽子,使毽子不落地,也可以用左右脚交替连续的踢毽子。
4、集体踢毽子,两人,三人或多人围成圈,交替或轮流踢毽子,使毽子不落地。
规则要求:
1按照规定动作及要求踢毽子。
2踢毽子过程中,如果未踢中或未接住毽子,使毽子落地则为失败。
3记数比赛时,从踢中次数最多的一队为胜。
教学提示
1年龄小的幼儿,以踢绳毽为主。
2先让幼儿个人掌握简单的,不同的绳毽子方法,然后再变换花样或进行比赛。
幼儿园游戏篇10
关键词:游戏精神;幼儿园课程;游戏化
游戏在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过程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同样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也是基本的组成部分。在幼儿园教育中,我们既要重视游戏,也要积极培养游戏精神,将游戏的精神有效地融入教学活动中去,从而促使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真正实现寓教育于游戏,不仅使幼儿园的课程内容游戏化、生活化,而且更好地促进幼儿本身的和谐发展。
如今,游戏已成为幼儿园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也理所应当地重视游戏,更要关注对游戏精神的培养,从而促使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既然要促使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就要将游戏逐渐融入幼儿园的课程中,以游戏的形式去实施课程,教授课程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20世纪80年代我国进行了幼儿园课程改革,确立了“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教学模式,正是这一教学模式的改革,为实现“以游戏为核心的园本课程”目标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和条件。
一、以游戏为核心的园本课程”建设的原则
在进行“以游戏为核心的园本课程”建设的同时,我们不应只是纸上谈兵,要坚定以下两个原则:(1)一切以幼儿的兴趣和需要为出发点。幼儿园的教育对象是幼儿,若要使幼儿在教育中得到收获,必须先了解幼儿需要什么,想要什么,只有确定好这一点,才能够使教育的过程顺利进行,得到理想的结果;(2)把握每个幼儿当前的发展水平,因材施教。幼儿的发育期有或早或晚的差异,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就需要把握好每个幼儿的实践能力,不能搞“一刀切”,同时还要坚持因材施教,让他们在游戏中学习,从而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二、“以游戏为核心的园本课程”建设的特征
1.以游戏精神为本
游戏作为幼儿园教育的基本活动,必须充分关注游戏精神。不仅是在游戏的规划中,更表现在游戏的实施过程当中,包括游戏的角色确定、游戏任务的分配以及游戏结果的判定。我们要把课程的内容充分融入游戏中,把游戏的精神通过课程内容来体现,渗透进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去。举例来说,我们确定一个游戏主题――“神奇的动物”,在这项活动中,我们有抓蜗牛的活动,通过这项活动,幼儿既学到了蜗牛是什么,长什么样子等知识,还学到了如何抓蜗牛等实践能力,将游戏精神彻底贯彻到了教学活动中,也充实了课程。
2.注重社会实践
在幼儿期的教育,不可能像小学、初中一样让幼儿规规矩矩坐在教室里进行,也正因为这个原因,才会有“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幼儿教学模式,因此,注重社会实践也是我们建设“以游戏为核心的园本课程”的一个重要特征。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幼儿的一些举动不仅体现了他们的主体意识,同时也有利于教师对幼儿当前发展水平的整体把握,从而使幼儿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例如,我们举办“我爱读书”的活动,可以带领幼儿一起去参观印刷厂,观看书籍的印刷流程,在这项活动中,让学生学到什么其实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是加深学生对于参观这一学习方式的印象。
三、“以游戏为核心的园本课程”建设的策略
1.充分保证幼儿的游戏时间
在当前的教育中,人们大都关注的是集体主义思想的培养,
因此,在活动过程之中,大家关注的焦点也大都在集体活动。在幼儿园教育中也同样如此。教师大都偏向于认为集体游戏有助于培养幼儿的集体意识,锻炼他们的人际沟通能力,不可否认,这些优点是存在的。但是,从另一个角度考虑,集体游戏时间的增加,必然意味着自选、自主活动时间的减少。这里我们不是要绝对否定集体活动的价值,而是要改变当前实践活动中集体活动占据了绝对优势的现象,如果任由当前这种情况发生,游戏时间就不再意味着休息了,而是一种变相的“上课”。幼儿在这其中得不到自由自主选择游戏的时间,因此游戏也就失去了融入园本课程的价值和意义。
2.提供充足、多样化的游戏材料
游戏是孩子的天性,那么孩子喜欢游戏材料也是他们的一种禀性。幼儿大都还处于对外部事物的好奇时期,因此,游戏材料在这其中就充当了重要的工具。但是,在当前的幼儿园教育过程中,幼儿园能够提供给幼儿的玩具材料不仅数量有限,而且种类也相当贫乏,这就导致幼儿园在进行游戏与课程学习时遇到种种困难,对于幼儿智力和体力的开发等方面的活动也都受到了限制。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要借鉴蒙台梭利的做法。蒙台梭利是意大利著名的幼儿教育家,她对幼儿教育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不仅设计出了一整套帮助幼儿学习的游戏材料,而且实施了通过游戏材料去完成教育内容的实践,真正实现了游戏与课程内容的结合。她所研究设计出的蒙氏学具也为幼儿园教育游戏课程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借鉴。在我们当前的幼儿园教育中,在游戏材料缺乏的课程实施中,我们可以号召幼儿一起设计游戏材料,虽然现成的游戏材料更方便将游戏与课程相融合,但是幼儿自制的材料更具有吸引力。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悉心指导幼儿利用各种材料的动手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另外,还可以设计一些友谊性的比赛,让大家都活跃起来,积极参加,真正做到寓游戏于教学。
3.为幼儿规划合理的游戏环境
Copyright C 2014-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XUPURC.COM 湘ICP备2022000165号-1
地址: EMAIL:2053886994@qq.com
Powered by PHPYun.